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探究实验及列表对比,使学生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用途和鉴别方法;
2. 初步学会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实验操作
3. 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分析推理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和巩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体现合作学习;
2、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地获取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鉴别;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用温故知新和故事进行引课;
使用实验探究、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品】
所需的化学试剂
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固体
所需的仪器:
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材或打火机、导气管。
【教学过程】
<引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在钠的化合态中其中有“两姐妹”有着小有名气,我们先来认识它们。
<讲解>碳酸钠俗称苏打,化学式Na2CO3, 工业上称为纯碱,白色粉末。碳酸钠晶体带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常见的是十水合碳酸钠(Na2CO3·10H2O)。Na2CO3·10H2O室温下放置在空气中会失去一部分结晶水,这一过程称为“风化”;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NaHCO3, 细小的白色晶体。
(过渡)该“两姐妹”虽然名字相似,但是它们的性格却相差甚远,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它们的性质。
(学生探究实验,每四人一组,进行实验)
实验1:在分别盛有少量(等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各加入2mL稀盐酸;
实验2:在分别盛有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
实验3:在分别盛有少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的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4:分别加热试管中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把生成的气体通入盛有适量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
(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走动指导学生在实验中的不足)
<讲述>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什么样的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在实验1中两者均溶解有气泡冒出,且均溶解,碳酸氢钠产生气泡的时间短些;实验2中,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而盛有碳酸氢钠的试管无明显现象;实验3观察到两试管均有白色沉淀产生;实验4中,加热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生成的气体通入到盛有适量的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悬浊出现,而加热碳酸钠的试管则无明显现象。
得出的结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可以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且碳酸氢钠的速度快,此外他们均可与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但是碳酸钠可以与氯化钡发生反应,而碳酸氢钠不可以;碳酸钠加热不分解,但是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它们均是钠盐,那么它们与这些物质发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写出他们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学生写)
(对这些离子方程式进行讲解,并说明可以反应的原因)
(小结)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均是可溶的物质,它们与酸发生反应的实质是与酸中的氢离子进行反应,
CO32-+H+==HCO3-;
HCO3-+H+==H2CO3.
也正是因为如此,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大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碳酸钠可以直接与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发生反应,而碳酸氢钠与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碳酸氢根离子先与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进一步与钙离子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与氯化钡不能满足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它们不可以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于是我们说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不如碳酸钠,因此我们可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来进行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讲述>我们到现在为止就将与钠有关的重要物质学完了,那么它们间具有什么样的转化关系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写出它们间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俗名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比较
名称
|
碳酸钠
|
碳酸氢钠
|
化学式
|
Na2CO3
|
NaHCO3
|
色态
|
白色粉末
|
细小的白色晶体
|
溶解性
|
可溶
|
可溶
|
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及其化学方程式
|
|
|
与稀氯化钡溶液的现象及其化学方程式
|
|
|
与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现象及其化学方程式
|
|
|
受热时的变化情况
|
|
|